形态描述
体細而长,末端尖,长250毫米,寬6毫米。头部为圓錐形,标本固定后吻多縮入,我們仅見到有一个标本的吻全部伸出(采自黃海),这种情;9极为罕見。吻完全伸展时很大,长为3毫米。体前部的疣足小,至后部漸增大。大約从第XXXV节以后疣足的背叶向上方伸出,直立,为垂直状,与前叶几成直角。刚毛为捆毛状,边緣具翅,位于上面的最长。具透明巾的鈎状刚毛开始于第XIV-XLIX刚毛节,第XL刚毛节以后具翅的毛状刚毛消失,仅余鈎状刚毛一种。异足索沙蚕不具复型带节的鈎状刚毛。足刺黃色。疣足基部的背面具一明显的乳突。
顎齿为黑褐色,下顎由两块薄片合成,前端寬,后面具两个細长的足。MI为一对粗大的鈎,下具一对短足;MII具4-5个小齿;MIII及MIV略呈三角形,各具一个小齿。体为紅色,并具閃爍的珠光。
异足索沙蚕与直叶索沙蚕L. erecta (Moore)为近緣种,后一种疣足的后叶特別长,向上方伸出,与前叶恰形成直角,相形之下异足索沙蚕疣足的后叶則較短。
顎齿为黑褐色,下顎由两块薄片合成,前端寬,后面具两个細长的足。MI为一对粗大的鈎,下具一对短足;MII具4-5个小齿;MIII及MIV略呈三角形,各具一个小齿。体为紅色,并具閃爍的珠光。
异足索沙蚕与直叶索沙蚕L. erecta (Moore)为近緣种,后一种疣足的后叶特別长,向上方伸出,与前叶恰形成直角,相形之下异足索沙蚕疣足的后叶則較短。
鉴别特征
头部为圓錐形。体前部体节的疣足上不具鈎状刚毛,仅有具翅的毛状刚毛。从第XXXVI刚节开始具有鈎状刚毛。体中部及后部的疣足为指状,其后叶向上伸出,直立,呈垂直状(体后部的疣足特別显著)。
生境信息
异足索沙蚕常栖于潮間带上区和中区的海韮菜羣落內,底貭为砂或泥砂。体很长,遇刺激后极易自截,因此較难获得完整标本。异足索沙蚕在潮下带也有分布,最深可达300多米。
国外分布
经济意义
标本信息
模式标本产地 日本。
标本采集地 渤海:水深11-15米。黃海:水深18-60米;青島潮间带(滄口,黄島,薛家島,湛山),胶州湾水深25-28.5米。
标本采集地 渤海:水深11-15米。黃海:水深18-60米;青島潮间带(滄口,黄島,薛家島,湛山),胶州湾水深25-28.5米。